千里故人

饭后走一走,随意九十九

 

睱观

她受的教育很杂。她同我一样,一生下来,母亲就死了,所以不知区别地有什么学什么。她跟家庭女教师学了一点,跟父亲学了一点,跟老师学了一点。但她从她的几个情人那儿学了不少,特别是蓬韦尔先生,既高雅又博学,以此点化他所钟爱的女人。然而,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互相掣肘,而且她也没有很好地理清,所以学到的各种东西就不能正确引导她的才智的发展。因此,尽管她学到了一些哲学和物理学的原理,但父亲对江湖医学和炼丹术的爱好也影响了她。她常制造一些酏剂、酊剂、香膏和灵丹妙药,而且还声称掌握秘诀。走江湖的便利用她的弱点,抓住她,纠缠她,毁了她,在炉子和药剂中耗尽她的才智、天赋和风姿,她本可以此来风靡上流社会的。

诚然,卑鄙的骗子们利用她所爱的未加引导的教育模糊了她理智的光芒,但是,她那卓绝的心灵却经受住了考验,始终如一:她那亲切温柔的性格、她那对落难者的同情、她那无尽的善良、她那欢快、开朗、坦率的脾性,从未改变。甚至在她接近晚年,贫病交加、灾难重重的时候,她美丽的心灵依然宁静爽朗,一直到死都使她保持着最美好时日时的那种欢快。

她的错误的根子在于她精力旺盛,总想有事干。她所需要的不是女人们的那些偷情私通,而是创办和而是创办和领导一些大事业。她生来就是干大事的。隆格维尔夫人要是处于她的位置,只能是一个为小事奔忙的女人;而她要是处在隆格维尔夫人的位置,则能治国安邦。她怀才不遇。她若身处高位,本可以使她名扬天下的东西,却因她的生活环境而使她一败涂地。在她所处理的那些事情中,她总是把计划想得很大,把目标定得很高。因此,她采用的一些手段与想法符合,但力量达不到,由于别人的过错,便以失败告终。计划未能成功,她自己毁了,可别人却几乎毫无损伤。这种事业心给她带来了很多痛苦,但至少使她蛰居修道院时获得一个很大好处:使她不像她进来时想的那样,苦度余生。单调乏味的修女生活、接待室里的无聊谈话等这一切不能让一个始终活跃的思维满意。

——《忏悔录》

接触卢梭是从《社会契约论》开始,封面上那一段“人生而自由,却又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几乎成为文艺青年的口头禅。实际上,大众在津津有味于卢梭其人其事的风雅同时,更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位温和的哲学家。他提出的自然人概念,在很长时间内影响了西方的民主进程。国内近些年引进了很多法兰西资产阶级大革命时候的文学、哲学、思想著作,除了卢梭之外,普通读者能接触到的思想家似乎也不多了。

专业从事思想工作的研究人士,大概会将法国启蒙革命家的温文尔雅与德国传统哲学流派的严谨缜密相比较,比如尼采的思想的广泛传播,掀起了一波波的自我革新运动。

卢梭的私生活可能属于人们诟病其人的较为注目焦点,但也不能否认他的思想里对于善良与友爱的深入探究,拿《爱弥儿》一书作个例子,单单从这个书名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流落在人间的天使般的怜爱之心。

坊间有些不同的言论,甚至到了讨伐的高度,就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洁的友谊这样的问题,假使抛开网络这个现代化高科技的介质,大部分人会对此提问嗤之以鼻。可惜的是,隔着屏幕与网线,再多的企图也只是徒劳而已。

所以说,科技的进步必然导致人们思考方式的变化,假使卢梭生活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氛围之中,那样的与女子们之间的滑稽情爱就会少去很多。同样的道理,日本国《源氏物语》中的光华公子,一样碍于彼时风俗的演进和技术的落后,进而纠缠于情爱之间,仔细想想,似乎属于遗憾的事情之一了。

私生活属于私德一类,但是就古代贤人之辈的理解,独善其身的忠告更为难得。围观群众虽然不能以道德法庭的苛刻去要求别人,背地里的议论并不会少。聪明的呢,自然会巧妙的避人耳目去做一些不可言诉之事,守规则的,也不要妄自菲薄,过分的关注并不一定能给更多人群带来益处,反之,口诛笔伐者的耿耿于怀,却很容易将好事者的不安与惶惶然公之于众,从而双方卷入更大的争吵漩涡,而不可自拔也。


  11
评论
热度(11)

© 千里故人 | Powered by LOFTER